6/05/2013

今天,你读书了没?





在无意中,我“描”到这本书《Alone Together》,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Sherry Turkle撰写的书,书中提到“社交媒体营造了人际更好的沟通,其实这是错觉,实际上却让人们更加孤立。”


这到底是什么一回事呢?

其他的都别看,先看看自己,手机几乎从一个工具变成我们身体上的某个器官。睡前,你在干嘛?不断刷新Facebook或instagram?翌日起床,昨晚分享的信息或照片没立刻得到回复就会感到沮丧不安呢?察看对方的whatsapp是否仍处于“Online”的状况?何曾及时,我们不再吃饭前祈祷,反而先举起手机,狂拍食物,边吃边touch up相片,然后迫不及待上载于各式的社交媒体。

我们不再面对面沟通,甚至会使用这些“方便”来炫耀自己?向某人传达讯息(也就是暗喻讯号)?太多的时间赋予了虚拟空间,而我们日益孤独与抑郁。真的,你不妨问问自己,你是在跟那个人谈恋爱,还是跟facebook在恋爱?别以为过百的“Like”,其实另外1999个不按“like”也许不解何故你们白痴?如果集合999个“看你们几时分手。”切勿忽视这种凝集性的诅咒。优秀的,就算一张普通的咖啡照,你也能感受到丝丝的气质。菜市的,哪怕两团肉挤成一团,早烟无需吸,其惊吓程度足于让你忽然醒起来!

从较technical的角度来看美化拍照是一种“演示焦虑”,刻意或大量地制造要人羡慕的照片,在淡到发霉的生活中,滥用社交工具上展现“精彩”的人生,专家认为花在观看别人晒幸福上的时间越多,你就越沮丧。真的吗?我不懂,专家说的,我只是会kanasai一声。然后在朋友聚会时搬出来讨论一番,就好像前阵子,他们会对我堂弟在facebook上载歌艺不怎么的自拍自唱video,笑了又再笑。今天,我则很想对着他弟弟在facebook上两团肉挤一团肉而笑了又再笑。这是报复的心态?不懂,就是那种“你都有今天了”的变态心态。

当年,Mark Zuckerberg发明facebook的目的很简单,也就是“Facebook希望为那些桀骜不驯的人们提供一个家,将冷漠世界变成一个友好的世界,让你在网络居民中工作、生活,再也不会感到孤单。互联网乃至整个世界都更像一个大家庭、一间大学生宿舍或一个办公室,你的同事同时也是你最好的朋友。” 今天,这会员人数足于成了一个国家的社交网站,不再是与朋友、姨妈姑姐、同事等人分享生活的平台,而是符合了Andy Warhol “15 minutes of fame”的原理,也就是每个人都能红15分钟,理得你的facebook friendlist内超过80%都是陌生人,反正目的只有一个,过百的like。

手机科技变得越来越聪明,我们也许会越来越笨,甚至被这种科技牵着鼻子走。我们不能对这不闻不问,我指的是facebook类似的玩艺,毕竟我们也极大可能是“集体孤独”的一分子。不妨如此想,大部分的人都爱看电视剧,因为我们喜欢置身于外,然后以外人的观点来指指点点,例如遇到自己喜欢的角色,你会为之很爽,反而看到不怎么顺眼的,你会说:“看你们好几时。”毕竟看电视剧,就是因为生活太闷,喜欢看人家的悲剧。


No comments:

+♡ BLOGOODIES

Popular Posts

Followers